2022年 11月 5日

python3.3总结

python3.3总结

1.变量

1)内存单位

最小的单位 位(bit)

1字节(byte)= 8位

1Kb = 1024字节

1Mb = 1024Kb

1Gb = 1024Gb

1T = 1024Gb

2)定义变量和重新给变量赋值的底层原理:

  • 定义变量的时候会先根据数据去申请内存,内存申请多大看数据需要多大。然后将数据保存对应的内存中,最后将内存空间和变量进行关联。
  • 重新给变量赋值的时候,会重新根据新的数据申请新的内存,然后将新的数据存储到新的内存中,最后将新的内存空间和原来的变量进行关联,原来的内存会被自动释放。

id(变量)获取变量的地址

a = 100 
print(id(a))       # 4502239008

a = 200
print(id(a))       # 4502242208
  • 1
  • 2
  • 3
  • 4
  • 5

2.数学运算符

数学运算符:+(加)、-(减)、*(乘)、/(除)、%(取余)、//(整除)、**(幂运算)

1)+ - * /加 减 乘 除

+、-、*、/和数学中的+、-、×、÷的功能一模一样

print(2+5)    # 7
print(2-5)    # -3
print(2*5)    # 10
print(2/5)    # 0.4
print(5/2)    # 2.5
  • 1
  • 2
  • 3
  • 4
  • 5

2) % 取余/取模,求余数

x % y 求x除以y的余数

print(10 % 4)    # 2
print(15 % 4)    # 3
  • 1
  • 2

应用1:判断一个数能否被另一个数整除

print(12 % 2)    # 0
print(120 % 2)   # 0
print(11 % 2)    # 1
print(19 % 2)    # 1
  • 1
  • 2
  • 3
  • 4

应用二:取低位数

num = 12345
# 取num的个位数
print(num % 10)    # 5
# 取num的后两位数
print(num % 100)   # 45
  • 1
  • 2
  • 3
  • 4
  • 5

3) // 整除;求商,商保留整数部分(向小去整)

print(5 // 2)    # 2
print(3.5 // 3)  # 1
print(-5 // 2)   # -3
  • 1
  • 2
  • 3

练习:写一个程序获取任意一个正整数的十位数

num = 12345
print(num // 10 % 10)    # 4
print(num % 100 // 10)   # 4
  • 1
  • 2
  • 3

4)** 幂运算

x ** y 求x的y次方

print(2 ** 3)       # 8
print(16 ** 0.5)    # 4
print(8 ** (1/3))   # 2
print(2 ** 10)      # 1024
print(1024 ** 0.1)  # 2
  • 1
  • 2
  • 3
  • 4
  • 5

3.比较运算符

比较运算符: ==(等于)、!=(不等于)、>(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

注意: 所有的比较运算符的运算结果都是布尔值

print(10 == 10)    # True
print(10 != 10)    # False
print(5 != 10)     # True
print(10 > 20)     # False
print(10 < 10)     # False
print(10 <= 10)    # True
  • 1
  • 2
  • 3
  • 4
  • 5
  • 6
  • python 支持两个比较运算符连写来表示数据范围
age = 20
print(18 <= age <= 30)     # True
# print ('123' > 10)     不同的数据类型不能进行比较大小
  • 1
  • 2
  • 3

4.逻辑运算符

逻辑运算符:and(逻辑与运算)、or(逻辑或运算)、not(逻辑非运算)

1) and 逻辑与运算

  1. 应用场景:用于表达多个条件同时满足的时候,相当于生活中的并且
  2. 运算符规则:两个都是True结果才是True,否则结果是False
True and True   # True
True and False  # False
False and True  # False
False and False  # False
  • 1
  • 2
  • 3
  • 4

练习1

某学校获得奖学金的条件:绩点不低于3.5并且操评分大于90分

grade = 4.0
score = 89
# 条件1:grade >= 3.5
# 条件2:score > 90
print('是否获得奖学金:', grade >= 3.5 and score > 90)
  • 1
  • 2
  • 3
  • 4
  • 5

练习2

写出一个整数是否能够同时被3和7整除的条件

num = 42
# 同时被3和7整除  => 能被3整除并且也能被7整除
# 能被3整除:num % 3 == 0
# 能被7整除:num % 7 == 0
print('数字是否能同时被3和7整除:', num % 3 == 0 and num % 7 == 0)
print('数字是否能同时被3和7整除:', num % 21 == 0)
  • 1
  • 2
  • 3
  • 4
  • 5
  • 6

2) or 逻辑或运算

  1. 应用场景:用于表达多个条件主要有一个条件满足就可以的时候,相当于生活中的或者
  2. 运算规则:两个都是False结果才是False,否则就是True
True or True   # True
True or False  # True
False or True  # True
False or False  # False
  • 1
  • 2
  • 3
  • 4

练习1

写出一个整数是否能够被3或者7整除的条件

num = 9
# 条件1:num % 3 == 0
# 条件2:num % 7 == 0
print('数字是否能被3或者7整除:', num % 3 == 0 or num % 7 == 0)
  • 1
  • 2
  • 3
  • 4

练习2

写程序判断指定的年是否是闰年

情况1:能被4整除但是不能被100整除的年(普通闰年)

情况2:能被400整除的年(世纪闰年)

year = 2000
# 情况1:year % 4 == 0  and  year % 100 != 0
# 情况2:year % 400 == 0
print('是否是闰年:', (year % 4 == 0 and year % 100 != 0) or (year % 400 == 0))
  • 1
  • 2
  • 3
  • 4

3) not 逻辑非运算

  1. 应用场景:如果一个条件正向写的时候情况很多很复杂,反向写反而很简单的时候就将条件反向写然后在前面使用not
  2. 运算规则:
not True   # False
not False   # True
age = 76
# 条件:年龄不大于18
print(not age > 18)
print(age <= 18)
  • 1
  • 2
  • 3
  • 4
  • 5
  • 6

练习:

写出判断一个数是否不能同时被3和7整除条件

num = 18
# 方法一
print((num % 3 == 0 and num % 7 != 0) or (num % 7 == 0 and num % 3 != 0) or (num % 3 != 0 and num % 7 != 0))
# 方法二
print(not num % 21 == 0)
  • 1
  • 2
  • 3
  • 4
  • 5

5.逻辑运算符延伸

1) 短路操作

  • and的短路: 条件1 and 条件2 – 如果条件1是False,程序不会去执行条件2对应的代码

  • or的短路: 条件1 or 条件2 – 如果条件1是True,程序不会去执行条件2对应的条码

False and print('条件2')   # 不会打印条件2
True or print('条件2')     # 不会打印条件2
  • 1
  • 2

2)运算对象不是布尔 – 逻辑运算符通用运算规则

  • 数据1 and 数据2 如果数据1的布尔值是True,整个逻辑运算的结果是数据2;否则整个逻辑运算的结果是数据1
  • 数据1 or 数据2 如果数据1的布尔值是True,整个逻辑运算的结果是数据1; 否则整个逻辑运算的结果是数据2
  • not 数据 结果是数据对应的布尔取反
print(True and 10)    # 10
print(7 and 10)   # 10
print(0 and 10)   # 0
print(0.0 and 4)  # 0.0
print(True and False)
print(False and True)

print(9 or 8)   # 9
print(0 or 8)   # 8

print(not 0)   # True
print(not 10)  # False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3) 数据的布尔值(数据转化为不二的结果)

  • python中每个数据都有一个布尔值(不管什么样的数据类型都可以转换为布尔值)

  • 所有的零值、空值对应的布尔值为False,其他的都是True

print(bool(0))    # False
print(bool(0.00))  # False
print(bool(''))    # False
print(bool(None))  # False

print(bool(-23), bool(4))   # True True
print(bool(0.001), bool(-23.9))   # True True
print(bool(' '), bool("hahss"))     # True True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6.赋值运算符

赋值运算符:=、+=、-=、*=、/=、//=、%=、**=

注意:

  1. 任何赋值运算表达式没有结果(不能用赋值运算来提供数据)
# print(a = 10)   报错
print(10 + 20)
# 10 + (a = 10)     报错
  • 1
  • 2
  • 3
  1. 所有的赋值运算符的左边必须是变量(不管是简单赋值运算符还是复合的赋值运算符的功能都是将数据存储到变量中)

1) = 普通赋值运算符

a = 10
a = 100
print(10 + a)     # 110
  • 1
  • 2
  • 3

2)复合赋值运算

变量 += 数据 先将变量中的数据取出来和后面数据进行加法运算,最后将运算的结果重新赋给前面的变量(变量必须是已经赋值过的变量)

x = 100
x += 10     # 相当于:x = x + 10 = 100 + 10 = 110
print(x)   # 110

x -= 20
print(x)   # 90

x = 100
x %= 2   # x = x % 2
print(x)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3)运算符的优先级

  • 数学运算符 > 比较运算符 > 逻辑运算符 > 赋值运算符(最低)

  • ** > *、 /、%、// > +、-

  • 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只有小括号)

print(10 + 30 * 3 / 4)    # 12.5
  • 1

7.if分支语句

流程控制的三种结构:

  • 顺序结构:代码从上往下一条一条的执行,而且每条代码只执行一次 (默认)

  • 分支/选择结构:满足某个条件才执行某段代码,如果条件不满足就不执行或者执行其他的代码

  • 循环结构:让代码重复执行多次

1)单分支结构 if

语法:
if 条件语句:
代码段

说明:

  1. if – 关键字;固定写法
  2. 条件语句 – 任何有结果的表达式(赋值语句不可以):具体的数据、已经赋值过的变量 、运算表达式
  3. : – 固定写法,不能省略
  4. 代码段 – 和if保持一个缩进(一般用tab键产生)的一条或者多条语句;
    就是满足条件才执行的代码

执行过程:如果条件语句为True(成立),就执行代码段,否则代码段不执行

a = 100
if a < 23:
    print('第一条')
    print('第二条')
print('语句3')

age = 10
if age >= 18:
    print('成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练习:

如果指定的数据是奇数就控制台打印’奇数’

num = 29
# 方法一:
if num % 2 != 0:
    print('奇数')

# 方法二:
if num % 2:
    print('奇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2)双分支结构:

语法:
if 条件语句:
代码段1(条件成立的时候会执行的代码)
else:
代码段2(条件不成立的时候会执行的代码)

age = 89
if age < 18:
    print('未成年')
else:
    print('成年')

print('是个人!')
  • 1
  • 2
  • 3
  • 4
  • 5
  • 6
  • 7

作业

选择题

  1. print(100 - 25 * 3 % 4) 应该输出什么? (B)

A. 1

B. 97

C. 25

D. 0

  1.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A. 除字典类型外,所有标准对象均可以⽤于布尔测试

    B. 空字符串的布尔值是False

    C. 空列表对象的布尔值是False

    D. 值为0的任何数字对象的布尔值是False

  2. 下列表达式的值为True的是(B)。

    A. 3>2>2

    B. 1 and 2 != 1

    C. not(11 and 0 != 2)

    D. 10 < 20 and 10 < 5

  3. Python不⽀持的数据类型有(A)。

    A. char

    B. int

    C. float

    D. list

  4. (多选)n = 6784,以下能够获取到7 的⽅法有(CD)。

    A. n / 1000 % 100

    B. n % 1000 / 100

    C. n // 100 % 10

    D. n // 10 % 100 // 10

  5. 运⾏以下程序,当从键盘上输⼊12,运⾏结果是(A)。

    x = (input())
    print(type(x))
    
    • 1
    • 2

    A. <class 'str'>

    B. <class 'int'>

    C. 出错

    D. <class 'dict'>

  6. 下列表达式的运算结果是( D) 。

    a = 100
    b = False
    print(a * b > -1)
    
    • 1
    • 2
    • 3

    A. False

    B. 1

    C. 0

    D. True

填空题

  1. 查看变量中数据的类型的函数名是(type())。
  2. 已知 x = 3 == 3 ,执⾏结束后,变量x的值为(True)。
  3. 已知 x = 3 ,那么执⾏语句 x += 6 之后,x的值为(9)。
  4. 表达式 3 ** 2 的值为(9),表达式 3 * 2 的值为(6),表达式 4 ** 0.5 的值为(2)。

编程题

  1. 写出判断⼀个数是否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条件语句, 并且打印对应的结果。
num = 230
if num % 10 == 0:
    print('能同时被2和5整除')
else:
    print('不能同时被2和5整除')
  • 1
  • 2
  • 3
  • 4
  • 5
  1. 写出判断⼀个数是否能够被2或者5整除,但是不能同时被2或者5整的条件语句, 并且打印对应的结果。
num = 33
if (num % 2 == 0 and num % 5 != 0) or (num % 2 != 0 and num % 5 == 0):
    print('num可以被2整除但不能被5整除,或者不能被2整除但能被5整除')
else:
    print('num不可以被2整除并且不能被5整除,或者能同时被2和5整除')
  • 1
  • 2
  • 3
  • 4
  • 5
  1. 假设今天的上课时间为15678秒,编程计算今天上课时间是多少时,多少分钟,多少秒;以‘XX时XX分XX秒’的⽅式表示出来。

例如:100秒表示成 0时1分40秒

gross = 15678
hour = gross // 3600
minute = gross % 3600 // 60
second = gross % 60
print(hour,'时', minute, '分', second, '秒')
  • 1
  • 2
  • 3
  • 4
  • 5
  1. 定义两个变量保存⼀个⼈的身⾼和体重,编程实现判断这个⼈的身是否正常!

    公式: 体重(kg) / (身⾼(m)的平⽅值 ) 在18.5 ~ 24.9之间属于正常。

height = float(input('请输入您的身高:(M)'))
weight = float(input('请输入您的体重:(kg)'))
if 18.5 <= weight / height ** 2 <= 24.9:
    print('您的身体正常')
else:
    print('您的身体偏离正常范围')
  • 1
  • 2
  • 3
  • 4
  • 5
  • 6